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本质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今天本来应该写一天材料的,很遗憾由于严重的拖延症又犯了。结果是研究了一下午稻作文化。

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种质资源的保护,其本质是对人类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是人类通过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在与自然界相处和自我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性与精神性成果的抽象集合,是区别人类与动物的最主要特征,这是我的理解。

文化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应基于对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继承、吸收、摈弃、改良、革新和创新。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都是要不得的,是忘祖、忘本,是对历史的否定、对民族和自我的否定。

作物种质资源,必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自然创造了植物,人类遵循自然法则将普通的植物改造成了自己所需要的形态,即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支撑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更形成了无数形式的文化。也就是说,种质资源既有其生态性,也有其文化性。没有种质资源,就没有人类的发展,更没有文化了。

没了文化,人都不能称之为人,失去了根基,搞种质资源还有什么意义呢?

过去,我们在进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于资源本身的生态属性,忽略了其文化属性。近10几年的资源考察中,慢慢地加入了对民族文化的调查,但做得还很不够。个人觉得以后的工作中,可能还要引入一些外部力量,尤其是搞社会科学的同志参与,形成跨界的合力,共同做好资源工作。

文化的事情,太博大精深,没有太多能力探讨,发表几句,占个坑,以后想起啥来再补充。

BTW,今天下午搞这事的起因是,偶然翻了一下应存山先生的《中国稻种资源》,在云南稻种资源一章里有软米资源一节,谈到”群众将软米分成三等,最软最好吃的为一等,如毫姐海、毫民等以遮放米驰名海内外;毫底拉号、二王汗多等为二等软米;毫木西、毫安闷、毫安弄等属于三等软米“。毫木西是三等软米!之前编遮放贡米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讲的是毫木西、毫pi、毫秕,一直认为是同一个东西,只是音译不同。如此看,遮放贡米的故事得重新捋一捋了。

图片来自:Pexels 上的 Lữ Hành Tuổi Trẻ Việt 拍摄的照片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提醒
guest
1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lovefool
lovefool
3 年 之前

test